芒种时节,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观音井村天冬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天冬长势喜人,放眼望去,一垄一垄如绿浪般向远方延伸。浇水、除草、施肥……30余名工人正在天冬基地开展夏季管护,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
地处四川盆地中南部的东兴区,山清水秀、气候温和,适宜的气温、日照、雨量、土壤等自然条件孕育了道地药材“内江天冬”。近年来,东兴区抓住国家、省、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机遇,规划育苗、种植、加工、交易、产品研发、品牌营销、康养旅游“七位一体”发展战略,发展壮大以天冬为核心的百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最近印发的《关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意见》中提出,“支持白芷、天冬等全产业链发展”。全产业链的核心在于“全”,东兴区通过对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介入,构建从源头到终端的产业链条。围绕“天冬+”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链整体功能效益,从而推动天冬及其相关联产业产值上升,为全区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产研融合 天冬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
“东兴区重点建设天冬种植园区、现代中医药精深加工、中药材交易园区三大项目,深入推进以天冬为主导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5月29日,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国道地药材产业大会暨全国中药材乡村振兴会上,内江市东兴区相关负责人向与会者介绍道地药材“内江天冬”特色资源优势,分享东兴区推动天冬全产业链发展的经验举措,并邀请企业走进东兴,共同发展“内江天冬”产业,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据介绍,“内江天冬”药食价值较高,具有“三养(养肺、养肾、养肤)三抗(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功效,在药品、食品、保健品、日化品、中药材萃取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除了甘露饮、清肺汤、二冬汤等以天冬为主的古代经典名方,市面上以天冬为主的药品多达72种、保健品10种。天冬蜜饯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冬特色菜——天冬玉藕莲蓬、天冬知了酥在2022年四川省第八届农民工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陈泽清说。
“天冬膏、天冬酒、天冬饮片、天冬蜜饯、天冬化妆品……”在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中心的产品展示区,天冬系列产品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今年,东兴区把天冬深加工作为落实市委打造“中国甜食之都”的重要抓手,鼓励本地食品加工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天冬蜜饯、天冬膏等“甜品”产业,培育天冬饮料、天冬酒等“甜饮”产业,推动研发、设计、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配套建设,逐步实现全链条发展。
“我们已成功研制以天冬为原料的特色蜜饯、美容保健品等产品40余个,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等20余家知名中医药院所企业建立密切合作联系,成功引进或培养种植企业数十家、产业链企业4家,形成了昂扬起步的发展态势。”东兴区大健康产业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突出产研建设融合,东兴区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天冬饮片、天冬保健品等大健康产品,其中,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联合研发天冬粉、酒制黄精肽粉、天冬保湿面膜等产品,目前已成功转化为商品,亮相“天草润东”天冬品牌形象旗舰馆(实体专卖店),受到群众喜爱。
目前,东兴区已确定天冬保健品、食品、药品、日化品、精深加工萃取五大方向,坚持育苗、种植、加工、交易、产品研发、品牌营销、康养旅游“七位一体”发展战略,带动天冬一、二、三产业全链条发展。
据了解,东兴区成立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分院内江产业分院、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政研企协同推动天冬产业发展;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发40余款天冬产品;发行中国西部天冬之乡、东兴区中药材产业融合园区2个专项债券项目,到位资金2.3亿元,与多家银行、保险合作开发“天冬贷”“天冬险”,已发放“天冬贷”3050万元。
补链延链 精深加工提高天冬附加值
初夏时节,东兴区大、小清流河流域,生机盎然的天冬种植园绵延不断,数万亩天冬生态种植圈蔚然成型。郭北镇青台村天冬产业园区内,一排排天冬在田间整齐排列,青翠的藤蔓在风中摇曳。这片连绵起伏的丘陵中已栽种了6000亩天冬。
园区环抱中,一栋用于天冬加工的厂房耸立其中。
“天冬是咱们东兴的‘一号工程’,也是青台村的主导产业。”青台村书记汪东海说,“今年,我们正大力发展天冬加工产业,力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天冬附加值,为村集体增收。
青台村的天冬加工基地占地15亩,总花费近800万元,其中厂房基础设施建设350万元,而厂房内的天冬加工流水线价值400万元。
“这条流水线是我们村请专业公司设计的,在全国来看也是比较先进的设备。”青台村书记汪东海说。加工流水线流程为洗净、蒸煮(重金属检测)、剥皮、分流、重金属检测、自动包装,设备可根据天冬大小将其分流,用于制作天冬蜜饯、天冬膏、天冬饮片等产品。青台村天冬加工基地共设计3条流水线,目前已经实装1条,可日产天冬产品万斤。在3条流水线全部实装后,青台村天冬加工基地年产值可达到3000万元。
在白合镇,内江市稔雨农业有限公司也计划建设一家天冬烘干厂,为医药企业提供初加工的原材料。“我们预计投资200万元,目前厂房设计已经完成。”公司负责人周萍说,“厂房设计占地有1100平方米,日产干货2吨左右,日产值约10万元。”
从青台村天冬加工基地到白合镇烘干厂,天冬第二产业正在东兴大地上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据东兴区中医药大健康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东兴区已建、在建的中药材加工基地分布于郭北、白合、石子、椑木、永福等多个镇,能解决种植户们对于天冬烘干、储存的需求,实现“加工之后提高天冬附加值,实实在在保障种植户增收。”
数字创新 推动天冬产业迈向新高度
在布局实施天冬等中药材种植、仓储、贸易、生产加工、科研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要素配置基础上,东兴区不断打通上下游环节,集科技研发、仓储物流、招商贸易、金融服务和数字化管理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链正日趋完善。
4月13日,由人民网·人民数据与内江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内江天冬大数据平台上线。这一平台针对天冬产业发展需求定制研发,综合利用3S(遥感、地理信息、定位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天冬产业资源数据库、天冬生产管理系统、天冬全产业链一张图三大功能模块,助力内江市实现天冬产业数据的集成、深度融合、综合分析与可视化监管,支撑对农产品种植、采收、市场全链条进行完整溯源,实现产业全流程一站式数字化管理,辅助政府相关部门对产业发展进行精准研判、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管。
通过打造集成、开放、共享、智能、高效的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推动内江市天冬产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用数字技术擦亮“中国天冬之乡”金字招牌,以天冬产业数字化提升为驱动,以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为目标,推动树立数字技术驱动乡村振兴的“内江模式”。
纵深融合 实现天冬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东兴大地,以天冬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如破竹,产业链不断壮大:全区14个镇均建成了天冬种植基地,现有天冬种植专合社、集体经济40余家;天冬交易体系正加快建立,“天草润东”天冬品牌形象旗舰馆已建成;天冬产品在“西博会”“进博会”等各类展会亮相,陆续登陆成都、西安、重庆等地门店。此外,东兴区从天冬的保健、食用、药用、日化品、萃取5个方向进行天冬产品研发,已与合作科研团队研发了天冬洗护、日化、果酒、酱酒、饮料等大健康产品40余种,成功转化天冬粉、酒制黄精肽粉、天冬面膜等8款产品。启动内江道地中药材天冬全产业链质量提升工程,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西南医科大学、内江市农科院等10余家科研院校拟定20项合作课题,广泛开展天冬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搭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产业技术分院、省级科技小院等平台,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产业。
着眼天冬的衍生产品,东兴区还开发了天冬土鸡汤、天冬八宝饭等20余种天冬系列菜品,将非遗文化、市井文化、大健康康养文化和东兴区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推动“中医+旅游+文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今年,东兴老街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顺利开街,“天冬之乡”主题展馆、冠德堂国医馆、川科先创药膳店、绝三张理疗馆入驻开馆,成功申报市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截至目前,东兴区已栽种天冬5万余亩,计划在5~10年内,发展天冬15万亩,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百亿产业。
“我们要充分发挥天冬资源优势,在道地药材保护、天冬标准种植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在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产业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壮大本土中药材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原材料精深加工,努力实现天冬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东兴区委书记康厚林说。(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