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资料图)
G20峰会之于杭州,金砖峰会之于厦门,上合峰会之于青岛,中亚峰会之于西安……几乎每一场大型盛会,都能带动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
盛会效应,即通过盛会赋能城市发展,历来是大中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催化剂。
日前,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在沧州市举行,“大运河上的园博会”,尽显千里通波、大美运河的独特韵味。
这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北方大市,正在重回高光时刻。
01
河北第六届园博会,为何花落沧州?
作为河北省内最高级别的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综合性盛会,园博会之于生态文明、历史文化乃至城市高质量发展都有着极其突出的意义。
东临渤海、内环京津,河北自古就以“燕赵大地”闻名,历史文化古城众多,现代化城市更是不计其数,有能力承办园博会的地方不在少数。
不过,园博会并非简单以经济实力论高下,而是在综合衡量各地历史、文化、生态乃至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上,在各市轮流举办。
虽说是轮流举办,但能否先行一步、能否办出特色、能否进一步放大“园博效应”,就成了考验各大城市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沧州的优势在于,作为河北经济第三大市,经济总量仅次于唐山和石家庄;即使放在整个北方,沧州也能排进十大地级市之列,实力之强,自不待言。
当然,经济实力并非决定性因素,沧州更为特殊之处,是其作为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承载地的城市底色,“大运河上的园博会”由此应运而生,成为本届园博会最大的特色之一。
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之于中国,不只是一条贯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更是凝聚中华文明和中国力量的重要文化载体。
早在千年之前,一条围绕着大运河而形成的超级城市带就已崭露头角,无数城市因河而生而兴及盛,沧州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流经四省二市,纵贯18个地市,而沧州是其中流经最长的地级市之一,覆盖8县(市、区),约占总长度的七分之一。
在河北,沧州不是独一无二的运河城市,但却是唯一一个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地市,且中心城区段保存完好,九曲十八弯、沿途多遗迹、处处是风景,代表了北方大运河遗产的原真性。
运河与城市融为一体,城市文化与运河文化一脉相承,“大运河上的园博会”、“展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园博会”与“城市区的园博会”可谓相得益彰。
沧州市内大运河穿城而过
古人用一句“一船明月过沧州”写尽了运河时代的繁荣,如今“大运河上的园博会”将再现这一盛景。
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2022年4月,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通水,这是百年来京杭大运河首次全线贯通。
东风好借力,借助国家规划带来的历史机遇,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随后实现旅游通航,这是自二十世纪70年代沧州市大运河船舶停运以来首次恢复通航。
在“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的时代,大运河虽然早已不复古代“水上高铁”的威名,但流动的运河,不仅有望重塑沿岸城市的内河航运功能,而且还能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超级名片再造城市文旅新格局。
千里通波,大美运河。置身其中的沧州,正在借助“大运河上的园博会”,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沧州大运河文化带,让这座以“杂技之乡”、“武术之乡”闻名世界的古城再现运河文化之光。
02
园博会的到来,让人看到一个集厚重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于一体的全新沧州。
说起河北,许多人往往会第一时间想起石家庄和唐山,一个是以“药都”著称的省会,一个是经久不衰的全国钢铁第一大市。
事实上,作为河北经济第三大市的沧州,正在悄然崛起成为一座以高新产业为支柱的环渤海现代化工业大市。
沧州作为河北第三市,不只体现在经济总量层面,在最能代表产业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等方面,沧州都位居全省前列。
专精特新企业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为特色,聚焦于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且掌握一定核心技术。
作为工业大省,河北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0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35家。
数据显示,沧州市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有3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总量双双位居全省第三。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体现的是县域经济的竞争力,也是一个地方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
据统计,目前,河北全省共有291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而沧州一市占了45个,2022年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同比增长10%。
前不久,“中国县城,制霸全球”的概念不胫而走,一些县域的制造品冠绝全国乃至世界,成为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
沧州的各大县域,几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均不乏独当一面的能力。
青县,撑起国产化妆刷的半壁江山,拿下了“中国化妆刷之乡”的桂冠;
造出沧州铁狮子的泊头县,是中国三大铸造基地之一,工量具、平台铸件约占全国的60%;
东光县则是中国“中国纸箱机械之乡”,全国20%的纸箱机械都产自于此;
河间市,有“中国工艺玻璃之都”之称,一个80万人口的县级市,工艺玻璃产业从业人员就高达6万人。
渤海新区黄骅市,是零碳产业的先行者,一系列百亿级能源产业的先后落地,让其成了新兴产业的重镇。
……
可以说,借助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和一个个专精特新企业的助力,沧州走在了产业转型的最前列。
如今,沧州已形成以汽车制造、绿色化工、管道装备、服装服饰为代表的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也培育出以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再制造、智能装备、激光产业为主的五大战略新兴产业。
无论是在传统赛道还是新赛道,沧州都有了一争之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面布局,更让沧州经济充满发展韧性。
在疫情扰动不绝的2022年,沧州GDP达4388.2亿元,同比增长4.2%,跑赢全省及全国,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6.5%,成为最大贡献力量。
在后疫情时代,制造业仍旧是沧州最大的经济驱动力。今年一季度,沧州GDP达1092.8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9.5%,大幅跑赢全省及同能级城市。
制造强则经济强,沧州正大踏步迈向制造强市和经济强市之路。
03
因运河而生,因海港而强,因京津冀协同发展而突飞猛进,这是沧州最大的区位优势所在。
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发配沧州的故事,让人误以为此处深居内陆的交通逼仄之地,却未想到沧州不仅与大运河相伴而生,也是名副其实的沿海城市,历来都是交通枢纽所在。
我国共有14个沿海省份,河北是其中之一,而在河北11个设区市中,仅有三个沿海城市,沧州不仅有着一席之地,而且坐拥全国十大港口之一的黄骅港,其货物吞吐量连续3年突破3亿吨。
河北沧州黄骅港 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超级港口的存在,让沧州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向海图强,向海发展,极大拓宽了沧州的战略纵深空间。
一如宁波-舟山港之于宁波,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运输大港,辐射力遍及华东及中西部地区,黄骅港则是东出西联的重要出海口和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让沧州的辐射半径得以覆盖雄安新区、冀中南和鲁、豫、晋、陕、内蒙古等多个中西部地区。
基于这一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沧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沿海经济强市。
河海相济,只是沧州的众多区位优势之一。毗邻京津,与雄安新区接壤,更让沧州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了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与京津雄的深度合作,正是沧州近年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沧州市已承接京津项目686个,总投资3004.5亿元。其中北京项目483个,总投资2633.5亿元;天津项目203个,总投资371亿元。
北京现代汽车来了,华润双鹤、天津医药集团等知名药企来了,10000余家北京服装商户和3000多家服装生产厂家、加工企业纷至沓来,双百亿级的“绿港氢城” 、中化新材料化工基地落户,……一时之间,产业协作的“沧州现象”广为人知。
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于沧州,带来的不只是转移性产业,更是自身产业“腾笼换鸟”和“鸟枪换炮”的可能,助力沧州更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这一局面,让人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融合发展,以“星期天工程师”和“上海研发,苏锡常制造”为代表的发展模式,成了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
如今,在沧州,京津专家“周末来沧”已经蔚然成风,而“京津研发、沧州转化”模式也已初具雏形,沧州为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和协同创新蹚出了一条可复制之路。
根据今年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到2035年,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梯队,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
有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助力,加上向海图强的战略布局,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和园博会带来的强大赋能效应,沧州的万亿之路,相信不会太久。